中國鍋爐鋼管業的結構失衡表現
中國鍋爐鋼管業的結構失衡還表現在國內外兩大市場在資本結構上的割裂,中國鍋爐鋼管資本缺乏與全球鍋爐鋼管資本的有效融合:一方面,受政策限制外來資本無法自由進入中國本土鍋爐鋼管業參與行業競爭,分享行業成長紅利;另一方面中國民族鍋爐鋼管資本也長期無法實現走出去在全球范圍內投資布局制造體系,實現屬地化制造。今天中國鍋爐鋼管業雖占據全球半壁江山,但今天中國鍋爐鋼管業參與全球競爭的方式仍然是原始的產品輸出,中國鍋爐鋼管資本高度集中在本土。鍋爐鋼管行業中沒有產生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這與中國外主流鍋爐鋼管企業多為跨國公司或全球化公司形成鮮明對比。因此,中國鍋爐鋼管的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也要做好中國鍋爐鋼管資本的全球布局調整,提升全球化經營能力。
國內鍋爐鋼管產業長期存在“北強南弱”、“北鋼南運”的格局,產業中心分布在河北、遼寧、山東、西北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整個華南地區幾乎沒有大型鋼企。例如,廣東是國內最大的鋼材消費市場,但鋼材自給率只有大約40%。
正是看中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再加上當地政府的積極推進,鍋爐鋼管與武鋼多年前就在華南地區落下大棋。鍋爐鋼管湛江項目與武鋼防城港項目,均按千萬噸級的產能投資建設,大有在華南地區再造一個鍋爐鋼管與武鋼的勢頭。鍋爐鋼管湛江項目與武鋼防城港項目均位于北部灣地區,這里坐擁天然良港,在進口鐵礦石與鋼材運輸方面具備很大的成本優勢,且緊鄰東亞、東南亞、南亞三個巨大的新興市場,被認為是亞洲海岸線與人口分布的地理中心,市場潛能巨大。鍋爐鋼管管理層曾透露,未來東南亞北部灣地區會有超過8000萬噸的鍋爐鋼管產能,這里可能成為新的全球鍋爐鋼管中心。
|